地平线创始人兼 CEO 余凯在《车载AI芯片是智能汽车的数字发动机》一文中辩证的梳理了汽车与芯片的关系,他认为"未来的智能汽车就是一台四个轮子上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最核心的器件就是车载AI芯片,是智能汽车的数字发动机。"
车载AI芯片处于人工智能、智能汽车和半导体三大战略性产业的交汇点,不仅是决胜汽车智能化变革的关键,更是当代硬科技的制高点,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重大。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数字发动机”的提出呢?当算力不再是阻碍,车厂如何在百年汽车变革的节点上力争上游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媒体、产业界的思考中略窥一二。
媒体探新知
汽车数字发动机的今生来世
“数字发动机”观点的提出与诠释,引起了行业的共鸣与关注。当尘埃落定,我们也看到了来自各方权威媒体的真知灼见——
无论是汽车发动机还是大飞机发动机的国产化素来都是极具争议性的话题,那么数字发动机也必须实现国产化吗?新华社、第一财经、环球时报等权威媒体从“打破车载 AI 芯片行业垄断”这一视角给出了观察。《环球时报》看到的是 “'地平线'们的涌现和崛起让我国具备了与国外智能汽车芯片产业抗衡的底气。地平线的软硬件实力已经比肩甚至超过了同类国外竞品。”而 新华社则对地平线用四年追赶车载AI芯片世界最先进水平给予了肯定。
展开全文
“
地平线立足于本土,会携手Tier1与主机厂联合开发,最终为市场提供特色的、差异化的产品。
——第一财经
”
此外,第一财经进行了对产业布局与健康发展进行了更长远的探讨:面对强大的外资芯片供应商和国内芯片产业能力较弱的现实, 自主芯片产业急需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和生存之道,特别需要重视长期规划,避免短期利益驱动。而地平线立足于本土,会携手Tier1与主机厂联合开发,最终为市场提供具有特色的差异化产品。
数字发动机的马力决定了汽车智能化能走多远,于是太平洋汽车从大众关注点的源头出发,给出了一系列量化的结果比较,并肯定了国产 AI 芯片的竞争力,“征程3的计算性能等效于1/2个英伟达Xavier,超过德州仪器TDA 4的2倍,但从算力来看,其水平已在国际主流行列。”
“
2020年是汽车智能化的元年,实际上是汽车从机械化向电子化的转型升级,在变革背后则是上游芯片行业的同步革新。
——汽车商业评论
”
而汽车商业评论从产业链出发肯定了“数字发动机”对汽车产业转型的驱动作用,它认为,2020年是汽车智能化的元年,实际上是汽车从机械化向电子化的转型升级, 在变革背后则是上游芯片行业的同步革新。亿欧网则道出了地平线在这样的产业链衍进中承担了何种角色:“地平线正在逐渐扩大车企朋友圈,与传统芯片厂商不同的是,地平线能够为中国主机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基于广汽需求进行深度软硬件联合优化的广汽版征程 3。”
产业界看未来
当数字发动机已就绪
继征程3发布后,比肩特斯拉FSD的征程5也将呼之欲出。而当单颗芯片达到96 TOPS的AI算力,高等级自动驾驶难题将迎刃而解。
“春江水暖鸭先知”,当算力不足这一制约当前智能汽车发展的核心瓶颈不复存在,汽车品牌们在敏锐捕捉市场潜在需求的同时予以应对。广汽研究院智能驾驶技术部部长郭继舜总结近几年参加车展的经验表示道,每一次参加顶级车展都带来一次新的危机感——汽车发展似乎远比想象快,而智能化与数据闭环驱动的功能迭代正越发成为推动汽车进化的两股力量。 持续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是车厂的最终目标,而这需要创新升级、功能安全、数据可靠作为先决条件。
“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介绍